熊若讷:数学教育不止是公式与分数,更是一场关于坚持、信任与成长的共同旅程
发布时间:2025-11-18 17:44:53
“你最喜欢的科目是什么?”
“为什么呢”
“因为那个老师特别好”
十年来,他问过无数人这个问题,绝大部分人喜欢上一门科目是因为一个能够将心比心,善解人意的好老师。
“我以后要是当老师了,就一定会当一个所有学生都挑不出毛病的最理想的老师。”熊老师或许要用一生去践行他小时候的诺言。
教育的本质是点燃火焰,他说,他希望自己可以成为孩子与数学之间最好的媒介,让他的学生通过自己爱上这门课。教育不是单向灌输,而是双向奔赴;不是高高在上的指挥,而是并肩作战的陪伴,数学学习大道至简,真正有效的方法往往就是最朴实,最简单的。数学教育不止是公式与分数,更是一场关于坚持、信任与成长的共同旅程。

一箪一瓢,朴素清淡;一身衣着,不求华彩。年近四十的他家里没有车,一家三口挤在七十平的小房子里。正是因为对物质并无太多念想,心思澄明,反而让他守得住那份难得的“朴”与“真”。
或许正是这份心无旁骛的“简单”,让熊若讷能够将全部热忱投入教育,每周工作逾百小时,清晨七点至午夜,拒绝没必要的社交,要么埋首题海、精研学问,要么与学生倾心交谈。
早在最初在新东方任职之时,作为培训机构老师,收钱上课,但他似乎更愿意给学生免费上课。他说有些孩子作业写不明白就回来问他,问多了他就干脆在新东方守着,再后来一到晚上就会有很多孩子不在学校里面上晚自习,专门出来找他。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只要学生想来,他就会在这里陪学生。同事问他每天从早到晚这样熬不累吗?他说,这些孩子的高中只有三年,每一天都很珍贵。
在教培这片繁花似锦的领域里,名师优课几乎是所有老师的晋升通道,同事们一个个“闷声发大财”熊若讷。人家说你给人家答疑,怎么就不能做成收费项目,让学生家长知识付费呢?他说,孩子已经报名他的课程了,没必要过于消费家长。教育是个良心活,对得起孩子,才能对得起自己挣得那点钱。在这样一条“吃力不讨好”的路上,有人笑他傻,有人说他幼稚:明明学生争相前来、口碑载道,为何不肯多开几个班多收一些费?甚至有商人带着包装计划而来,看中他的名望与实力,却也被他一一谢绝。
就是因为这份简单,让熊若讷在生活中不爱收礼,也不热衷聚会,心思都放在学生身上。也正因为这样,新东方的领导对他的期待也越来越高,希望他能够借着自己“名师”光环,把更多学生塞到他的班里,但他却认为,人太多了自己顾不过来,坚持培训机构就要小班精致教学。理念上的不同,让他最后跟新东方分道扬镳。离职时,他的领导对他说——你是个好老师,但不是个好员工,员工是挣钱的。你的眼里,却只有学生。
后来熊若讷转入公私立学校担任班主任,付出依旧,从晨光熹微到星斗满天的陪伴,从不计较得失。每天早上六点钟,在语文英语老师上早自习前,熊老师就已经开始了给他们答疑。跟在新东方一样,很快这里所有的老师都发现卷不过他。
“一个月才几百块钱啊,你拼什么命啊?”他的同事们不理解,为什么一个老师对素未谋面的学生们可以全力以赴到如此境地,其他老师劝他,你不能只顾学生,还要考虑一下同事之间的关系,毕竟学生一年一年的都会毕业,但是同事之间的关系如果不维系,就能很在这里生存了。他笑了笑说,但是学生的高中也只有三年啊。他就这样不遗余力的继续陪着孩子们学习。
因为来找他答疑的学生越来越多,在学校的时间不够,学生问他,能不能周末节假日也去找他,他便自己租了间房子用作自习室,还贴心为学生准备餐食,是为让那些顾不上送饭的家长放心,也让常吃零食的孩子们能吃上正经饭菜。每到寒暑假,熊若讷所有的时间全部在陪伴学生,就连除夕的晚上,大年初一的早晨,他都是陪学生度过的。他说:“学习终究要靠自己悟。”他鼓励孩子们主动学习。在他看来,教育的真谛不在于收了多少钱,而在于真心付出、真正点亮。幸运的是,他教过的学生和家长记得他,有的毕业快十年了,还会如朋友一般来看望他这位恩师。
遗憾的是这样的工作状态在学校里面的生态环境下,还是干不了多久,两年后,他第二次离开了那所私立学校。他的同事说,他的生活过于理想化,想法都是浮于空中,一点也没有人间烟火。
他说:我组喜欢罗永浩的那一句话——“希望那些自以为很成熟,并且总喜欢拿‘枪打出头鸟’这样的道理来教训年轻人的成年人,终有一天能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有些鸟儿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做该做的事情,而不是专门躲枪子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