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新影中学生频道官网

频道合作电话:13811560940 频道客服电话:010-64062868

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杨益新:“三航”聚力 铸国之重器

发布时间:2025-01-15 11:18:09 |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在西北工业大学校园内,有这样一组雕塑:一位勇士手捧利剑,面向刻有“宅兹中国”铭文的“何尊”,深深俯首。埋首铸剑,虽无言,但其铸的剑却足够锋利,可以保家卫国。这组雕塑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西北工业大学精神和文化的象征。西北工业大学学子亦如执剑者,肩负“三航报国、科技兴邦”的使命,为国家的航空、航天、航海事业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西北工业大学“埋首”之下,究竟风采如何?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位坚毅的“勇士”,一睹其卓然风采。

  杨益新,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国家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特聘教授、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兼任汉江国家实验室西安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声学学会水声学分会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海洋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8-2022)、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声学学报》副主编。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以及海洋信息方面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工作,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一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项目等资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出版专著和教材5部。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R1、R2)、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R1、R4)、陕西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项(R1),以及其他省部级奖励多项。

  结缘西工大 潜心攻科研

  主持人:西北工业大学是您的母校,您在此求学,后又回到这里任教,相信这所大学对您肯定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作为师者、长者,您认为选对一所适合的大学将为青年学子的人生经历带来哪些变化?

  杨益新:我在西北工业大学学习、工作、生活三十多年,是地地道道的西工大人。学校“公诚勇毅”的校训、“三实一新”的校风在每一个西工大人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成为西工大人追求卓越的不竭动力。确实,选择一所适合的大学会对青年学子的人生轨迹产生深远的影响。好的大学不仅能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还能为学生带来丰富的人生体验和未来职业发展的机会 。

  我认为,选择一所好大学主要会为青年学子带来三点变化。一是有助于个人的学术发展和知识积累。高水平大学往往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育环境和学习条件。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发展前沿,拥有更广阔的国际视野。二是有助于个人的就业前景和职业发展。高水平大学往往与各类知名企业和机构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这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习和就业机会。无论是校内的招聘会还是校外的社会实践,高水平大学都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此外,高水平大学的毕业生往往在就业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和竞争力,这无疑为个人的就业前景和职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优势。三是有助于个人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高水平大学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为学生的学术素养、创新思维、团队合作、领导能力打造各种学习实践平台。这种培养模式将学生培养成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拔尖创新人才,使得个人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时更加从容和自信 。

  主持人:您在水声学和声信号处理领域深耕多年,科研成就显著。您主持完成的成果“水下低频探测关键技术与应用”更是荣获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在大多数高三学子眼中,这是一个小众且神秘的领域,如果请您来分享,声波的世界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

  杨益新:在浩瀚的海洋中,光波、电磁波等“寸步难行”,唯有声波可以远距离传播。声波被广泛应用于 探测海底沉积物和地层结构,海底的地形地貌,海水中各种物体如鱼群、冰山和沉船,海面的波浪和水下的内波等,并可用于台风和海啸等自然灾害的预报,以及水下导航、通信、目标定位等。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海水的温度分布和盐度分布、海面和海底的状况、海水的运动,海中包含的各种不均匀体如气泡和生物等,都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由此带来了一系列基础理论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攻关。这个小众的领域很难,恰又是当前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所急需的。

  所以我热切欢迎高三学子进一步了解这个领域,向老一辈水声科学家学习,投身到服务海洋强国战略的伟大事业中 。

  聚焦“三航”特色 探索学科融合

  主持人:提起西北工业大学,“航空、 航天、航海”已经成为了学校一张闪亮的名片,三航并进、独树一帜的学校特色缘何而来?

  杨益新:西北工业大学坐落于十三朝古都西安,是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在扎根西部、献身国防的建设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育领军人才,始终坚持科技创新、铸国之重器,书写了新中国历史上的多个“第一”,是连续两次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授予“重大贡献奖”的唯一高校。历史上,铸造、航空宇航制造工程、飞行力学、航空发动机、水中兵器、火箭发动机、无人系统等7个学科的全国第一位工学博士都由学校培养。据不完全统计,在学校为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输送的33万多名校友中,有50余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和67位将军、63位两院院士。

  在航空领域,约半数以上的重大型号总师、副总师为学校校友。中国航空工业成立70周年纪念表彰的5位 “航空报国功勋奖”获得者中4位为学校校友、10位“航空报国杰出奖”获得者中6位为学校校友。从2005年至今的16届航空航天月桂奖获奖者中,有36位在学校学习、工作过。在航天领域,一大批杰出校友担任大型央企及所属企事业单位党政领导干部及副总师以上职务,相继为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航海领域,同样有大批的杰出校友活跃在船舶工业、水中兵器行业的重要管理岗位与核心技术岗位上,英才辈出、不胜枚举。大批西北工业大学的学子成为行业精英、国之栋梁,在人才培养领域形成了独有的“西工大现象”,被社会誉为“总师摇篮”。

  主持人:长期以来,西北工业大学为国防科技事业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学校是如何将“三航”教育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结合的?

  杨益新:学校在办学历程中形成了“育国之栋梁,铸国之重器”的精神追求,一代代西工大人发扬爱国奋斗的优良传统,始终坚持党和国家利益至上,为国防科技事业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立足新时代,学校牢记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面向航空、航天、航海等“三航”领域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致力于培养学生厚植报国情怀、勇担时代重任、矢志建功立业的价值追求和创造能力,源源不断培育“总师型”人才。“三航” 类专业学生100%毕业论文选题来源于大飞机、载人航天、深海探测等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100%参与国防军工领域科研项目,100%赴国防科研单位开展实习实践和科研工作。学校毕业生投身国防科技领域比例连续多年超40%,到重点行业领域就业超80%。

  主持人:学科交叉融合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西北工业大学的重点学科之间是如何相互配合和交叉融合的?

  杨益新:学科交叉融合是驱动重大原始创新成果的“催化剂”,也是“总师型”人才培养的“助燃剂”。学校紧密对接国家急需关键领域和战略新兴交叉学科人才需求,遵循“固优势一强基础—拓新兴”的专业建设思路,大力推进工工、工理、工文等交叉融合,形成了多学科融合、布局合理、适应性强的本科专业结构布局。学校也在实践教学中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依托各级各类重点实验室建设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同时建设 大型综合性实践教学基地——工程实践训练中心,面向全校本科学生开设混合式教学综合实践类课程,积极探索艺术和工程学科的有机结合,全力推进课程创新和改革,培养在校大学生的专业交叉认知、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

  校园风景

  强化“总师育人”创新人才培养

  主持人:西北工业大学的案例“‘总师育人文化’引领人才培养的西工大探索与实践”成功入选“2024年中国工程教育改革先锋案例”。“总师育人文化”的内涵特质是什么?在实现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方面有何有力举措?

  杨益新:学校坚持为党育英才,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培养了一大批“总师型”人才,积淀形成了“低调务实、兼收并蓄,厚积薄发、为国铸剑”为主要内涵特质的总师育人文化。学校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 融合发展,瞄准“总师型"人才应具备的“强烈使命担当、牢固整机观念、宽广学术视野、扎实知识结构、卓越创新意识、良好沟通能力、深厚人文素质”等七种素质能力,不断深化“总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构建具有工科优势、交叉融合的一流本科专业体系,打造由通识通修课程、学科专业课程、个性发展课程和素质拓展课程等四大课程类型构成的课程体系,建设由航空类教材、航天类教材、航海类教材、信息类教材等八个系列构成的教材体系,创立进阶式“做中悟”创新实践体系,着力培养学生具备“专业精、系统强、重实践、能担当”的“总师型”人才雏形特质。

  学校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建设适应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校充分发挥三航特色优势,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与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健全有利于人才发展和创新的评价体系。广大教师专注教书育人、潜心研究学问,源源不断培养造就以“总师型”人才为代表的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主持人:2024年暑期,西北工业大学长安校区吸引了全国各地40余万热爱航空航天的青少年和家长前来参观研学。我们了解到学校近年来积极同高中学校协同推进“双高合作”,这对学校选拔、开展创新人才培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杨益新:2024年暑假,西北工业大学长安校区成为暑期中小学生研学参观的热门“打卡地”。广大青少年不远千里到西北工业大学参观研学,对他们来说这是从课堂中的理论知识向亲身投入实地探索的转变,同学们可以切实感受到研学实践的魅力。无论是近距离感受校园地标“为国铸剑”何尊组雕,还是踏入展现西工大建校历史与学科特色的校史馆,参观飞机展场的真机,都可以深刻感受学校“育国之栋梁、铸国之重器”的优良传统和文化氛围。终南山下的西工大校园成为青少年 了解我国航空航天航海发展历程、接受国防军工教育、厚植家国情怀的爱国科普教育平台。对西工大来说,这也是促进与生源地中学常态化联系、增强大学与中学间有效衔接、增进中学生对西工大学科特色深入了解的有效举措。

  重点生源中学学生在西北工业大学研学

  近年来,我们与各省份中学开展了大量的合作,包括选派知名教授、邀请“总师”校友前往中学开展具有西工大特色的科普讲座,与中学共建航空航天航海相关的模型展厅、共同开设校本课程,选派学生社团前往中学开展航模飞行、科技作品展示等各类科技活动,组织部分省份的中学领导举办大学中学衔接教育论坛,组织在读学生回到中学母校向中学生讲述西工大故事,这些既能让各中学和广大学生、家长了解大学、专业等,也对学校选拔、培养创新人才起到了前置性宣传及吸引优秀生源的作用。

  《高校招生》:西北工业大学科研成果斐然,在专业领域内取得多个“第一”,学生也在国际和国内多项学科竞赛中获奖,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创新,对一所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而 言,“创新”意味着什么?

  杨益新: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深刻调整。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对科技创新和优秀人才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迫切需要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战略,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取得新突破。西工大作为国防军工特色高校、高等教育的第一方阵、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是我们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核心要义。未来,学校将不断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切实提高人才自主培养水平和质量,为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奠定坚实的教育基础、人才基础和科技基础。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全国总决赛

  教育对外开放

  坚持“走出去+引进来”

  《高校招生》:坐落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西北工业大学一直致力于从西安走向世界,将国际化办学理念根植于心。学校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就获评“2024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优秀案例”。关于“教育对外开放”,学校有哪些成功经验?

  杨益新:近五年来,学校高水平合作网络全面展开,大力实施开放办学,一是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吸引全球优质资源“引进来”,实现国际教育本土化融合。在本科层面,大力发展中英合作办学。作为刘延东副总理(时任)主持的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三次会议的重要成果,2016年5月起学校与英国“罗素大学集团”成员之一的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合作成立西北地区首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开设“材料科学与工程”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两个理工科本科专业。学院四届毕业生深造率均超过80%。在关键急需领域,深化对俄罗斯的教育合作。启动了国内首个对俄合作培养的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凌云班”,构建了本、硕、博贯通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合作模式被教育部选为对俄合作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工作经验。

  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教师为学生授课

  二是服务国家重大外交,探索在“一带一路”国家境外办学,助力高等教育“走出去”学校与“阿里·法拉比”哈萨克国立大学签署共建西北工业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协议,并纳入外交成果清单。分校依托学校的计算机、信息通信、材料等优势学科,整体采用西工大课程体系、教学范式、评价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首先开展研究生层面教育,适时启动本科层面联合培养项目,将为哈方工业界人才需求及在哈中资企业对“精专业、懂中情、会交流”高端人才需求提供重要支撑。

  关注学子成长 助力梦想启航

  主持人:我们从学校官网能看到西北工业大学有着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比如学校特有的柿子文化节等,这与大家对工科学生“技术宅”的印象有不小的差别,您觉得怎样的大学氛围才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

  杨益新:我认为,好的大学氛围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那就是“以人为本、充满活力、开放包容”。“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千方百计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充满活力”就是要通过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等方式,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成长动能。“开放包容”就是要注重国际交流合作,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引导学生尊重彼此间人格、兴趣和个体差异,培养学生与人合作、沟通协调的能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和谐的良好氛围,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话剧《大国之蓝》首演

  主持人:西北工业大学被社会誉为“总师摇篮”,大批毕业的学子成为了行业精英、国之栋梁。学校的特色就业服务,可否让学生们提早了解就业情况并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学校鲜明的行业特色,对学生的就业产生了哪些有利的影响?

  杨益新:西北工业大学聚焦国防军工主战场,不断提升就业实践对学生前往关键领域、重点单位、重要岗位就业的促进作用,着力搭建高质量就业实践平台,构建国防特色鲜明的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一是深化校企联动育人,与国防院所共建人才培养基地,组织实施 “千名学子进国防”专项实践,有组织、成建制、常态化地带领学生走进国防重点单位,引导学生将个人职业选择与国家重大需求紧密结合。二是将学生生涯发展教育贯穿学生在校全过程,结合学生在不同阶段对职业发展指导的不同需求,开展精细化、全覆盖就业指导,年均开展职场认知、通用求职技能提升类活动200余场,各类咨询2000余次,年均覆盖学生人数近万人次。三是设立“国防军工就业月”,主动对接、积极邀请国防领域各集团、各单位来校招聘,全方位做好学生国防军工单位就业精准输送。全年开展校园招聘活动超600场,入校单位超4000家,提供就业岗位超十万个。

  学校浸润式的“总师育人文化”熏陶和军工报国教育,激励广大学生“立大志向,入主战场,上大舞台,干大事业”。学校紧抓学生就业布局,持续深化供需精准对接,有组织、成建制引导和推荐学生到国防重点领域、重要单位、关键岗位就业。多年来,学校超40%毕业生投身国防军工单位,居全国普通高校第一;超80%毕业生投身国家重点行业领域,居全国高校前列;超99%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打分“满意”。(图文/西北工业大学)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包含内容对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对保障。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媒体合作

Brand zone

频道合作电话:13811560940

频道客服电话:010-64062868

频道合作邮件:zyf@zxstv.com.cn

频道客服邮箱:hml@zxstv.com.cn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2007~2025 中学生频道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0047359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工作人员查询版权声明招贤纳才网站地图